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大明:从1566开始在线阅读 - 第494章 这样结案应该没问题?

第494章 这样结案应该没问题?

    罗龙文当下只是淡然笑道:马大人,范应期说的也不无道理,我看,案子还是这样结...就按照他的意思办吧。”

    这?

    三人顿时纳闷一一之前逼得那么凶,怎么到了结案,却又草草了之?

    马森道:“罗大人,那么,我们此前审出的李明凤的口供,还有那个黄应的口供,又怎么办?上午商议时,范应期竟然说是无端翻供,不可采信!罗大人,难道咱们就真的不争一争了?"

    罗龙文笑道:“当时我们审李明凤,只是为了钳制范应期嘛,是为了方便去调兵去攻打那个村子。后来不也打了吗?咱们啊,要的是死人,要的是把事情闹大,如今已经闹大了,也就可以了……”

    他欲言又止,且表情神秘莫测,三人更是懵比异常,总觉得这罗龙文藏着什么厉害招数。但人家乃是严家座上宾,又怎么好问?

    闲聊一会儿,罗龙文显得十分泰然,娓娓道:"你们呢,也不要着急,范应期怎么说就怎么办?我这就要回京复命了…嗯,孔养啊,你是巡抚,地位尊,那范应期不能瞒你,你就要把着一点,不要出了漏也就是了。嗯,文穆、汝成,你们也不要闹了,在闹下去,谭纶也就坐不住了,案子呢,尽快结,速速送往京师。"

    三人摸不着头脑,也只有随声应着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景德镇西军营。

    范应期、潘晟正为那些新户陶工头疼。

    二人想到舟山公廨的义勇驻在村中,如果真要大搜大捕,势必又要逼得朱墨开战。

    而如果不去盘问,案卷就会少了一环,报上朝廷也就说不过去。

    范应期这次下来江右,搞得头都大了几倍,一想到朱墨就老血上冲,这时挠了挠头发,烦躁道:"思明,你说,这舟山公的义勇驻扎村里,那不就摆着是朱墨干的嘛,咱们要是不问个清楚,又怎么交代?"

    潘晟自也知道朱墨很是不好惹,这次说他谋反,本来又是太子栽赃,真要说他谋反,还真没什么道理,且变法大业上,张居正跟他也是携手的,真要冤枉他,也实在说不过去,当即道:“伯祯兄,卑职以为,舟山公廨毕竟是刑部管着的衙门,派点人来查案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,且带队的是忠武校尉吕坤,又不是他朱墨,所以啊,我以为,随便问问也就过去了。牢里不是还有七八个人嘛,口供也早就有了,这一趟,咱们就派人过去,让吕坤、徐川那几个头头讲讲清楚,录了口供也就是了?"

    范应期上午跟马森吵了一场,一直就有一种感觉一—这个案子还会出篓子!

    但想了好一会儿,又想不出来问题所在。这时只好道:"思明,你就辛苦一趟,去录了口供,多录几个,要把械斗的事讲清楚。谋反嘛,也就是那七八个人为首,其他都是被裹挟的,呢,就说因念及契奴无知,械斗又有死伤,以安抚为主,案卷先做,若朝廷还有考虑,再查也不迟..另外,那个吕坤,舟山公廨的,也让他说清楚为何而来,又如何卷入械斗等等。”

    潘晟一一记住,趁着晌午天未黑,带着二十多个衙役匆匆而去。办到半夜,一共录了十四个人,其中包括吕坤、徐川、王圣才等人。

    次日清晨,范应期再次召集众官,竟然十分顺利,马森、陆稳也都忽然同意大事化小了。从最后的定案来看,也就是维持最先的判断——一部分契奴因不满生计艰辛,又时常受到老陶工排挤,便密谋造反,造了图谶,刻了天下兵马都元帅大印,又私自烧了天子器,就等着拥戴朱墨称吴王。窑主李明凤告发,谋反契奴便即寻衅,导致十余次械斗;其中,官军弹压两次,死一千三百五十六人。

    因案件甚大,舟山公廨派人前来彻查,被动卷入械斗。案犯一共十三人,其中八人为首,皆已关押在抚州大老当日午后,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。

    当晚,新户村中,朱墨、吕坤、徐川、王圣才、王威等人在屋内商议,许多村民担忧还会出事,迟迟不愿离去,屋外竟围了好几圈人。

    徐川知道村民不愿离去,是因为怨恨被冤枉,当即道:"朱学士、吕先生,我们也看出来了,案子算是结了,可还是冤枉啊.我们被抓的那十三个人,全都是冤枉的!可案子那么大,那么复杂,又怎么救得出来呢..说罢摇了摇头,深感这世道实在太昏了。

    王圣才劝道:"算了,咱们都是些贱命,案子能了解,这么多人还要过日子呢,那十三个,以后建个祠供着就是了”

    吕坤安慰道:“我看,朝廷不见得会认真,也许太子还会赦免”zWWx.org

    朱墨本来心不在焉,这时点头道:"叔简说的是,太子的目的只是抹黑我而已,等朝廷决议下来,他多半又会装出一副爱民的样子,说不定还真赦了”

    他说到这里,顿了一下,又道:“我只是担忧,案子还没完啊…如果就这样结了,也倒是皆大欢喜”

    徐川、王圣才齐声道:"还没完?"

    呵呵,"自然是没完,我看,严家不会这么轻易了结...到时候还会有一番波澜,咱们还是要警惕起来,栅栏先不拆,夜里还是要巡逻老徐、老王,你们要多小心,我和叔简还是要回杭州”

    众村民依依不舍,但也是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骑上马,吕坤问道:“子玄,你是说,朝廷上又是一场风波?这下回去,是想着做做那批瓷器的文章吧?”

    朱墨颔首道:“嗯嗯,先看吧,人家说我们谋反,我们就不能说人家谋反吗?走吧!先去躲一阵子再说!”

    驾!

    他一马当先,很快消失在夜色之中。

    七天后,京城。

    建极殿,清晨。

    太子和陈以勤提前来了一个多时辰。

    前日,江右的奏报已经到了,昨日又跟严世藩商议了一次,说好了隔日就拟议,尽快用监国令旨发到江右。严世藩虽然也有疑惑,但昨日气氛十分融治,严世藩问了几个疑点,太子亲口解答后,严世藩便应承下来了。

    此时,两人对坐相谈,陈以勤淡定从容,太子却心不在焉,心里虽在打鼓,却感觉大体上还是稳当的一—多日前,沐朝弼已经连夜回来了,说到景王那边可能还有问题,也许是装疯,要亲自带人去看。他当即嘱咐:如果景王没疯,那就杀了沐朝弼是久经战阵的人,自然不是范应期、殷士儋能比的,他相信这一趟应该是没什么问题。至于江右的事,案子这样结,严世藩也没有异议,就算接下来有什么幺蛾子,只要沐朝弼灭了景王,朱墨又牵涉谋反,这皇位没法给别人何况,尹台、张二养的死士也差不多了,真不行,谁出来干预,就连夜将其灭门想到这里,他脸上有了一丝久违的笑容。

    陈以勤方才粗粗说了方略,这时见太子面露喜色,便道:“殿下,等会严东楼来了,臣就这样问他,他要是不同意,臣就提议闽浙总督、蓟辽总督换人,相信严东楼也是国之栋梁,应该能体谅大局吧?"

    那是,那是,太子笑道:"严阁老父子应该不会糊涂至此吧?严世藩昨日也没有异议,且范应期成熟稳重,江右应该不会有什么风浪了应无物的大明:从1566开始